信仰作證
轉貼:道中的會面 ──關於道家與基督教文化結合的對話(二)
■ 張欽 四川大學教授
□ 梁燕城 《文化中國》總編
道的本真
□:道家的境界,確如你所說,是歸向精神的絕對自由,就是所謂「真人」。真人是回到人性之「本真」,這也是對宇宙原初那「不可道之道」的體會。這裏我想提出對道的一些理解,道作為根源,所謂「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」,是最後的根源,一方面是本體,一方面這本體又是不能界定的,只能從無去理解,你一用固定形式去理解它,它就不是道了,《知北遊》中就有這樣的意思,「知」去問無為,無為,不回答才是最高的,反而後來黃帝回答的就不一定是最高的了。很有意思的是,作為一個本源,但你不一定是能講清楚的。如果你要理解它,就落入理性與語言的世界,只能視為一種方便法,如通過規律看萬有發展,一粒種子掉在地上會長出來,它有它的道路。道也可以說是道路,萬有發展都是跟它某一種規律或道路,而且這道也不只是無常,同佛學不同,佛是從無常角度去說萬有之生滅,但不講根源,萬法只是無始以來隨緣起滅,或依空性而起。然而道家的道,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原初味道,即「無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」。我嘗試理解「名」是指意義的系統,可包括語言系統。宇宙在原初沒有語言去表達之的時候,是混然一體的,一切按其自己樣子呈現,但一加上語言就清楚了,秩序的觀念和架構就來了,一切清楚了也是一個道的發展。這裏也可以回到人的心靈境界來理解這過程看宇宙,當你不以任何理論來看宇宙,就是無名天地之始。小孩子時可能根本就不分清楚萬物。我小時候,家附近有一個妓女,對我很好,她的客人來時,見我這個孩子好玩,給我一塊錢,我很快樂,但我媽媽很不高興,後來我明白了,母親是從人的定位來看的,認為她不是好人,是一低下階層的妓女,她從「有名」之後看的世界,已有她的定論和迷執,我年紀小,則是本然天真,故對妓女沒有偏見。我想,道家也是想找回一種本然純真,複歸於嬰兒,就是本真了。楊朱就有這樣的思想,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,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,世界之所以亂,因太多人想救世界,各個救世觀又衝突起來,使天下更亂。如美國打伊拉克,是為了救它,而拉登又是為了救世而推行恐怖主義。救世思想是災禍之根源。大家不救這個世界,這個世界可能會好一點。所以,要全性保真,把自己的本真找回。
永生與道教的出現
道家一方面講宇宙,一方面講心靈,可是變成道教以後,永生問題突然成為一個主題,神仙就出來了。中國古代對永生和永恆這種觀念還是有的,如上古以來的上帝觀,祖先死後可以到上帝那兒去,詩經和書經都有這個說法。但秦始皇開始自稱是皇帝,即自以為是無限永恆的皇天上帝。上帝如果只變成一個人的話,永恆就給拉下來,成為時間中有生死的存有,因而失去了永恆的盼望。所以秦之後這個問題就出現了。永恆拉下來之後,養生問題就提了出來,道家裏有這個資源,講到古之真人、神人,超越生死。但兩漢以後,則找尋從肉身達至永恆之道,找尋人達至永生的方法,即成道教的起源,道教在物質上試驗永生的方法,出現了煉丹術,或者不死藥。另外,張道陵的五斗米道對人生苦難問題用符來解決,從太平經開始就用重疊的字創造了符錄,到張道陵及其道教時就有用符水治病。生死問題,疾病問題,苦難問題,戰亂問題,社會問題,都通過各種異能奇術去解決,於是道家開始從哲學轉為宗教型態,為人提供思考生死疾病苦難戰亂社會問題的出路。以成仙為最高理想,希望通過煉丹以成仙。先是求外丹,後是求內丹。不過民間則不求成為方外高人或神仙,卻只求已成仙的永恆人物來幫助解決現實困難。
生死之謎與仙術
■:你剛才提到永生的問題,在《莊子》中有一記載,黃帝問道于廣成,廣成說他「修身千二百歲矣,吾形未常衰,無視無聽,抱神以靜,形將自正。必靜必清,無勞女形,無搖女精,乃可以長生。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心無所知,女神將守形,形乃長生」。這就是教導我們要把身體的很多欲望排除掉,不要強作妄我,身體就會好起來。廣成的神話傳說反映了人們內心一種企望,認為人神之間有一橋樑。前些年成都發掘的三星堆遺址出土有一棵通天樹(三千至四千年前),表現出西部文化圈中,對永生這個概念是在母系文化中開始的,這個信念認為人在天上(即另一個世界)是不會死的。人死是一種歸,鬼就是歸的意思,而仙人就是人在山邊,山中人就是仙人,包括陶淵明的桃花源,都是這種文化的一種追求,最後都是指向長生不老或淳樸天然的一種生存狀態。服外丹以求長生的追求如果說在唐代以後慢慢衰落下去的話,那麼內丹的出現就意味修道者開始從自有的身心內尋求永生的夢想。
生死之謎與仙術
■:你剛才提到永生的問題,在《莊子》中有一記載,黃帝問道于廣成,廣成說他「修身千二百歲矣,吾形未常衰,無視無聽,抱神以靜,形將自正。必靜必清,無勞女形,無搖女精,乃可以長生。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心無所知,女神將守形,形乃長生」。這就是教導我們要把身體的很多欲望排除掉,不要強作妄我,身體就會好起來。廣成的神話傳說反映了人們內心一種企望,認為人神之間有一橋樑。前些年成都發掘的三星堆遺址出土有一棵通天樹(三千至四千年前),表現出西部文化圈中,對永生這個概念是在母系文化中開始的,這個信念認為人在天上(即另一個世界)是不會死的。人死是一種歸,鬼就是歸的意思,而仙人就是人在山邊,山中人就是仙人,包括陶淵明的桃花源,都是這種文化的一種追求,最後都是指向長生不老或淳樸天然的一種生存狀態。服外丹以求長生的追求如果說在唐代以後慢慢衰落下去的話,那麼內丹的出現就意味修道者開始從自有的身心內尋求永生的夢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